登陆 注册
028-85535646
网站导航
首页>财税知识
创业起航 工商相关 财税相关 常见问题

快看!你想了解的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知识点都在这!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9-08      浏览次数:2069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必看!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这样申报

  


u=3555682718,2732811379&fm=26&gp=0.jpg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1、资产是什么?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2、资产损失是什么?

  

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3、资产损失如何税前扣除?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5号)的规定,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常见资产损失证据资料-

  

01、现金损失

  

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02、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

  

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会计记录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

  

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会计记录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03、存货盘亏损失

  

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存货盘点表

  

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04、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

  

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自行出具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05、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自行出具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06、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

  

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自行出具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实务分析 | 资产损失如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01、资产损失扣除原则

  

按照《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02、资产损失扣除表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5号)将资产损失相关资料改为由企业留存备查的规定,结合后续管理的需要,对表单行次进行了重新设计。纳税人申报资产时,不再划分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而是按照资产损失类别进行填报。

  

4个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注意问题,必看!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难免发生的各种资产损失,该怎样扣除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要注意以下4点↓↓↓

  

01、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

  

实际资产损失:《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明确,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

  

法定资产损失: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和公告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02、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怎样才能税前扣除?

  

申报扣除,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申报扣除。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统一采取申报制。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具体操作: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包括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03、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采取自行

  

申报扣除制度企业的涉税风险有哪些?

  

从企业角度,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采取自行申报扣除制度,不再经税务机关审批,实际上加大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对企业的账务核算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涉税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政策规定理解、把握不到位,使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资产损失在税前扣除,或符合政策规定的资产损失没有在税前扣除。

  

(二)是由于征管要求不清楚而使得申报扣除程序不完整,资料证据不齐全、不合规。

  

(三)是企业办税人员出于各种私利,违规撤销、扣除资产损失。

  

(四)是对纳税人的财务资料的管理要求更高了,特别是在会计交接的情况下,对于备查资料的移交显得更重要,一旦散失,就有可能再也无法重新取得确凿的证明资料,后续税务检查有可能判断为违规税前扣除。

  

04、以前年度未申报的资产损失还能申报吗?

  

是可以的,如果企业有以前年度发生的实际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申报扣除。

  

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

  

如实际资产损失发生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上述多缴企业所得税的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年度扣除。因以前年度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

  

例如,某企业2018年清产核资发现50万元的资产损失(属于实际资产损失),201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已缴纳企业所得税=40×25%=10(万元)。

  

由于操作人员失误,2018年度所得税汇缴结束时仍未申报损失扣除,到了2019年6月30日才发现并向税务机关说明,且对该笔资产损失进行申报。

  

该企业2018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50万元后为-10万元(40-50),实际上2018年多缴了税款。这时,企业2018年多缴的10万元税款不能退税,但可以向以后年度(5年内)递延抵扣。

  

友情提示:

  

一 只有财务会计上已经确认了资产损失,才能申报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二 只有实际资产损失才可以追补扣除,且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法定资产损失,只能在申报年度扣除,不存在追补扣除问题。

  

三 只有四种特殊情况,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追溯期: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的资产损失。


标签: 成都代理记账     成都注册公司     成都商标注册     成都股权变更    

上一篇:新公司注册成立后,变更事务应该如何解决?   

下一篇:企业长期零申报会有问题吗?